发布日期: | 2016-10-07 |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| 99 | 次 |
何斌:干部“能上能下”剑指“为官不为" |
去年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(试行)》。 有的领导干部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一些所谓的“思维定势”,只要是在位期间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,就不用担心“下”的问题,安心做个不出事的“太平官”,“碌碌无为做样子、平平淡淡混日子、太太平平守位子”,遇到矛盾绕着走,看到利益抢着上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指出,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不能干一年、两年、三年还是涛声依旧,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,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。”
习总书记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,高屋建瓴地指出,从政为官必须有所作为、有所创新、有所建树,要有“明知山有虎、偏向虎山行”的劲头,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,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、渡难关的主心骨。 长期以来,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生涯,用一种形象的说法,就是组织部“管进”,纪委“管出”。组织部“管进”,指的就是组织部出面多是升迁提拔,或者是平级调动。降级、免职等,都是“纪委”的事,所以说纪委“管出”。
中央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,可谓是正当其时,其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正、为官不为、为官乱为等突出问题,打破了旧有模式,组织部不仅“管进”,而且“管出”,有效解决上述“能上不能下”问题,破除干部选拔中的“魔咒”:“一把手”或“关键少数”拍板,留下“买官卖官”“带病提拔”隐患;打破论资排辈“习俗”,不论年龄大小、职级高低,只要能力不足、政绩不及格,即便没有违法违纪,也要让出官位。
为官须有为,守土须尽责,在其位、谋其政、尽其责,这是每一个为官者的应有之义和为官之本。
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。人心是杆秤,好官民乐之,坏官民恶之,为官者只有牢记“为官避事平生耻,从政必须有作为”,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,以务实重干的作风和只争朝夕的精神,真正做到守土尽责,奋发有为,为民兴利,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爱戴和世人拥护。
Copyright©1998-2013 上海海洋大学,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中共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建立,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
最佳浏览IE7.0+、FireFox3.0+,分辨率1024*768+